黑料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南京大学民族乐团在法国成功开启欧洲巡演首站

    发布时间:2025-04-27 点击次数: 作者:南京大学民族乐团 摄影:刘子逸 来源:机关单位在奋进

    以文化交融促进民心相通,用民族音乐讲好中国故事。4月20日是联合国中文日,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中文联盟举办了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的“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4月20日至25日,南京大学民族乐团受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委派,应奥尔良大学和卢瓦尔孔子学院邀请,在法国成功开启欧洲巡演第一站。

    本次巡演选曲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演出的代表曲目音乐形象鲜明、文化符号突出,用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示了中国多民族多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节目形式丰富多样,采用独奏、合奏、齐奏等多种音乐形式,竹笛、笙、琵琶、中阮、唢呐、古筝等乐器的民族特色得到了充分展现。在互动上,注重中外青年交流,中法青年联合主持,乐曲编配结合当地特色,以中国传统乐曲编配法国名作名曲,引发法国观众强烈共鸣。

    开场曲民族管弦乐《金蛇狂舞》展现了乙巳蛇年的欢庆氛围;江苏民歌《茉莉花》刻画了江苏地区清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氛围,令观众感受到友情和家国情怀的真挚与深刻;中阮齐奏《丝路驼铃》以清新别致的旋律、热情奔放的节奏描绘了古丝绸之路上骆驼商队行进和休憩的情形,表达“一带一路”中西文明互鉴互通的精神;竹笛与乐队《春到湘江》用清新美妙的旋律,表现了湘江两岸生机勃发的自然风光和人民对家乡未来的美好憧憬;古筝与剪纸“灵蛇献瑞,春到福来”把中国传统乐器古筝与中国非遗文化剪纸相结合,蛇被巧妙地嵌于福字之中,体现蛇灵活机动的意蕴,向观众表达乙巳蛇年的美好祝福。

    笙独奏《阿细欢歌》展现了彝族人民满怀信心与豪情,阔步迈向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新征程的新愿景;二胡与乐队《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生机勃勃景象,展现了农村的美丽风光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建设家园的决心和信心;二胡齐奏《赛马》既有欢快奔腾的场景,又有抒情般地歌唱,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在节日赛马的热烈景象;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描写了百鸟和鸣,凤凰降临的景象,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寓意着幸福生活的美好意境。

    返场曲《花好月圆》表现了人们在花丛月下轻歌曼舞、尽情欢乐的场面,《喜洋洋》节奏欢快轻松,充满喜庆氛围。“唱歌学中文”原创歌曲《边走边唱》将音乐会气氛推向高潮。南大学子们用指尖音符带领法国朋友走进中国,一首首乐曲让人应接不暇,充分展示了古老东方文明的魅力。

    在展示音乐文化的同时,巡演团也努力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红楼梦》与《水浒传》作为四大名着,其影视作品的经典配乐深入人心。《红楼梦主题曲》曲调委婉柔美,令全场观众沉浸在传统美学的空灵意境中。《好汉歌》则以豪迈、生动的旋律,传递了勇气、正义和仁爱的价值观。两首曲子跨越时空,从古典到现代,从中国到欧洲,用音乐让所有来宾感受到中文之美。

    巡演团特别为法国听众献上一曲法国民歌《葡萄之乡》,用中国传统乐器全新编配,展现中法文化交融辉映。

    每到一地,巡演团都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勒芒,法国青年表演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龙舞,汉语班的学生亲自用中文书写“欢迎来勒芒”“你们好”“辛苦了”;在奥尔良,在场观众纷纷上台体验二胡、古筝、中阮、唢呐等中国传统乐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昂热,近200位师生屡次全场起立欢呼,并用黑板报表达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在南特,演出结束后听众久久不愿离场,不同年龄段的法国青年主动走上舞台,就中国传统乐器的特点、中法文化交融等问题与巡演团热烈交流。

    2025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联合国设立“中文日”15周年,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创立“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品牌5周年。本次巡演是以音乐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欧文明交流互鉴、助力国际中文教育、引领中法青年增进互动互信的生动实践。接下来,南京大学民族乐团还将前往法国其他城市和比利时、挪威等多地巡演,以音符为媒介,奏响中华文化时代强音,以乐曲为纽带,架起中欧青年友谊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