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料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三室一厅”专题 | 凝“新”聚力,共话成长

    毓琇书院举办2024级新生座谈会(电子信息类专场)

    发布时间:2025-04-01 点击次数: 作者:李凯涛 来源:毓琇书院

    为深入了解新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状况,进一步倾听学生心声,推动人才培养和书院建设,毓琇书院于2025年3月25日召开24级新生座谈会(电子信息类专场)。本次座谈会旨在全面了解新生在大一上学期的学习体验、课程适应情况及校园生活的实际感受,同时听取他们对于学业发展、生涯规划、书院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毓琇书院院长祝世宁,新生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施林淼,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院长贾小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新生导师窦蓉蓉,电子信息类班主任、新生导师王琼、蔡青,辅导员芮富宏、孙悦伦以及17名新生代表参加座谈。会议由书院学生事务中心主任邓泽燕主持。

    24B79

    座谈会上,祝世宁院士首先对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表示肯定,并强调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型期,每一位同学都需要尽快适应大学的快节奏学习模式,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应对挑战的能力。他指出,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积累,更是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除了学好本专业课程,同学们还应该广泛涉猎人文社科、艺术等领域的知识,以拓宽思维边界,提升文化修养。他特别提到,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跨学科的知识积累往往能带来新的突破,因此建议同学们保持学习的开放性,不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要尝试在不同领域找到交叉点,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针对实验课程的安排,他强调“实践出真知”,实验是锤炼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希望同学们勇于面对实验中的困难,迎难而上、躬身践行,在不断试验和调整中提升动手能力。谈及专业方向选择时,他以自身跨界科研经历为例,鼓励大家以“兴趣为帆、能力为舵”,不必囿于单一领域,而应在广泛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真正热爱的方向,通过跨学科知识储备构建复合型能力体系,打造符合自己特长的职业发展道路。最后,他寄语新生,大学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舞台,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积极探索,丰富人生阅历,能够在大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最终成就美好的未来。

    邓泽燕向与会师生汇报了2024级新生自入学以来,书院在思想引领、专业认知、学业支持、适应性转换以及导师制落实等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她详细介绍了书院为新生提供的各类支持性活动,包括专业讲座、新生导师沙龙、朋辈经验交流、书院文化建设及早期科研训练计划等,以帮助新生顺利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分享了自己进入大学后的切身体验、学习适应情况及遇到的挑战。部分同学表示,书院组织的讲座和活动使他们受益匪浅,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同时也希望未来能够开展更多促进人际交往的多样化活动,以拓展社交圈,增强学科交叉背景下的互动与合作。在课程设置方面,部分同学提出了对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安排的思考。他们认为目前理论课先于实验课安排,学习难度较大,基础实验训练不足,导致在动手实践时感到吃力,课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自学补充知识。因此,他们建议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特别是在周末提供自主实验学习的机会,以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一些同学对未来的专业分流、研究方向以及保研政策仍存疑惑,希望能够有更具体的指导。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与会老师耐心解答,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行业发展趋势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蔡青指出,大学阶段是个人成长和自我探索的关键时期。当前的课程体系为未来的专业选择提供了充分的弹性空间,因此建议同学们在夯实基础课程的同时,保持对不同学科方向的开放性思考,逐步探索自己的兴趣点,而不必过早给自己设限。

    贾小氢针对学生们对专业分流的担忧作出了详细解答。他强调,电子信息类的四个分流方向在大一阶段的课程内容相差不大,核心基础课是相通的,因此同学们无需过度焦虑,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慢慢了解各方向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再做决定。同时,他鼓励同学们积极与学业导师、专业教师以及高年级学长学姐交流,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在学业指导方面,王琼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平常心,尤其是在面对抽象的数学和物理课程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她还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课程讨论群、学术社团等资源,通过团队协作和交流提升学习效率。

    窦蓉蓉则强调了大学学习方式与高中时期的根本区别。她指出,大学相比较高中而言,更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同学们需要调整思维方式,将重点放在理解知识体系、掌握逻辑推理能力上。她鼓励同学们正视挑战,并强调“路很长,有问题是常态,逐步解决后会看到成长”。

    施林淼对同学们的青春活力表示赞赏,并从更广阔的视角,为新生推荐了一些优秀的书籍,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见识》等,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拓宽视野,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座谈会不仅为师生沟通搭建了良好平台,也让书院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需求与困惑,为未来的育人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毓琇书院将持续推进常态化座谈机制,通过定期沟通交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坚实的支持,助力他们在大学阶段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