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深化青少年气象科学教育,传承气象科普精神,3月17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涂长望讲师团”走进南京市金陵小学,开展以“融智慧气象,解万千风云”为主题的气象科普活动,通过开幕仪式、科普讲座与游园会等形式,带领学生探索气象奥秘,激发科学兴趣。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袁慧玲教授、周博闻教授、陈兵老师、朱莉莉老师以及金陵小学领导等嘉宾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金陵小学党委书记林慧敏在致辞中表示,气象科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她感谢南京大学长期以来对中小学科普教育的支持,强调科学家走进校园不仅传递知识,更播撒了探索未来的种子,并寄语学生“在心中种下科学的理想,成长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

袁慧玲发表致辞,她鼓励同学们亲近大自然,感受风霜雨雪,观察一草一木。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希望同学们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关心地球环境,关注气候变化,为共创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科普讲座中,周博闻以《有风不起浪》为题,带来一场融趣味性与思辨性于一体的科普讲座。他从“有风不起浪”这一反常识现象切入,向学生抛出现象级问题:“为何海上风力强劲时,某些区域依然波澜不惊?”通过六个层层递进的互动实验,周教授带领学生抽丝剥茧,逐步揭示现象背后的科学机理。讲座中,他巧妙运用现场模拟实验与即兴问答,让抽象的气象学原理变得生动可感,周教授以幽默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气象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并强调“科学源于观察,成于实践”,鼓励学生用科学思维解读自然奥秘。

精心组织的“科普游园会”成为学生们探索气象知识的欢乐天地。五个趣味展台前人头攒动,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与互动游戏中收获知识、激发兴趣,欢声笑语中尽显科学魅力。展台设置紧扣气象主题,既有气象仪器讲解中动手操作风速仪的实践体验,也有气象知识有奖问答的脑力挑战;从气象符号连连看的团队协作到气象谚语解密的传统智慧碰撞,再到天气手工制作的创意迸发,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悟。科普游园会不仅让抽象的气象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更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力与探索欲,真正实现了“科学种子在快乐中生根”。

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此次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不仅为金陵小学学生搭建了接触前沿科学的桥梁,更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气象知识“活”起来,为青少年科学教育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