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动力与机制研究》(24&ZD148) 开题暨交流会于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召开。该项目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京祥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并联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等单位共同承担。项目秉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在与国际城市发展转型理论进行积极对话的同时,聚焦中国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背景与体制机制优势,为建构中国特色城市发展动力理论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切实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文化自信,向世界贡献解决当今城市问题的“中国方案”。
中国城市规划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崔功豪教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江苏社科名家张颢瀚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教授级高级规划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教授,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兴平教授等专家出席开题论证会。各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陈雯研究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孙娟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唐燕教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京祥教授及陈浩副教授等一并与会。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印兴波参会并致辞,他对与会专家、各课题负责人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项目首席专家张京祥教授围绕本项目的选题背景与研究价值、相关研究综述、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项目组织方式与预期成果等内容作开题汇报。本项目聚焦中国城市发展的独特环境背景与体制机制优势,将重点从城市转型发展多元动力因素影响、城市土地空间利用表现及其治理效用关系入手,揭示中国众多城市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与城市转型发展路径,为世界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示范和参考。
本项目共设五个课题:课题一“中国城市转型的‘动力结构变迁-动力组合分类-转型治理路径’机制研究”,课题二“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特色模式研究”,课题叁“基于增长与收缩的中国城市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耦合关系研究”,课题四“可持续更新导向下的中国城市空间治理新路径研究”,课题五“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动力模式分类与空间治理策略研究”。各课题负责人张京祥、陈浩、陈雯、唐燕、孙娟等人分别对课题的研究思路、技术方法与重点推进方向等内容进行详细汇报。
专家组认为,面对复杂剧变的国际环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中国城市发展已然进入新一轮转型的关键期,面临着一系列新需求与新挑战。研究团队通过系统回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历史过程,构建了解析城市发展动力的“多力模型”,并深度剖析了“空间力”这一隐藏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为理解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逻辑提供了创新视角。项目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研究基础扎实、组织方式合理、技术路线切实可行,并十分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的紧密结合,为顺利完成项目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充分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的开题论证,并从关键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后续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