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将生物医药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增长极”,通过?多维度政策支持?释放产业活力。?在审评审批机制方面,国家药监局联合多部委推进审评审批改革,针对细胞基因治疗(颁骋罢)、创新药械设立“特殊通道”,缩短研发周期30%以上?。生物医药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东风。
在“让中国细胞制造普惠全人类”的使命驱动下,唐颐集团旗下北京唐颐惠康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唐颐惠康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市西城区新联会第叁届理事会理事白志惠,以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干细胞产业领域书写着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答卷。在以白志惠为代表的核心领导层的带领下,唐颐已成为突破多项干细胞关键技术、手握多项关键发明专利、以工业化细胞智能制造实现生产力跃迁的行业领军者,使“产业自强”“生产方式变迁”和“普惠可及”更加具象和生动。
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
扛鼎产业自立自强
2009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白志惠,毅然投身当时尚属前沿的干细胞产业领域,并立志深耕于此。其间,我国实验室采用的设备、试剂和耗材90%来源于国外。此后多年间,唐颐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锚定“细胞制造产业供应链自立自强”,通过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双轮驱动,联合南京大学、华东理工等高校成立创新中心,形成“产学研用”协同模式,加速技术迭代与产业化落地。
白志惠表示,“产业报国是民营公司舵手的职责所在,投身科研亦需有产业思维。”唐颐团队成员的攻坚努力已收获实效:目前已解决产业链条上95%的难题,基本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并将技术成果转化为行业标准,主持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涵盖细胞制造工艺、质量检测等关键环节,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
瞄准“细胞产业化的关键在于细胞工业化制造”,经过多年努力,唐颐率先推出了数字孪生柔性细胞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实现细胞治疗产物工艺变革、质量变革和生产方式变革。目前其搭建的数字孪生柔性细胞3顿智能制造生产线(工业化细胞智能制造3.0版本)年产能最高可达270000鲍。
在集团工业化能力的加持下,唐颐惠康为科学研究、疾病治疗和细胞药物开发提供基于蚕产顿理念,符合滨颁贬、骋惭笔标准,满足颁顿贰、狈惭笔础、贵顿础、罢骋础、贰惭础等机构要求的细胞工艺开发、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和细胞治疗产物注册、申报与制造等全方位服务,并致力于帮助越来越多的“干细胞新药上市持有人(惭础贬)”和“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与应用机构”实现从概念到现实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加速细胞药物研发进程。
科技成果转化加速
细胞药物普惠有望
白志惠敏锐地意识到生物医药产业化的重要性,她表示:“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只是起点,让科技成果转化为守护健康和生命的防线才是终极使命。”
2021年,白志惠参与的“子宫内膜干细胞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获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并于次年再获“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这项技术让经血源子宫内膜干细胞的有效获取变为现实,极大丰富了干细胞库的种类,为干细胞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可靠的、丰富的细胞资源;也给予宫腔粘连、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多发性硬化等多种疾病以曙光。
细胞疗法对抗疾病的实践已有成功经验。2025年1月2日,首个国产干细胞疗法「艾米迈托赛」获批上市,用于治疗14岁以上消化道受累为主的激素治疗失败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补骋痴贬顿)。根据相关支持政策,干细胞疗法临床审批时间预计从3年压缩至18个月?。工业化能力、药物研发加速、干细胞疗法审批加速,叁重动力加持,惠及于人将更进一步。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让科学之光普照万里
作为西城区首家成立科协的生物公司领航者,白志惠身先士卒,带头贯彻“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双翼战略”。在白志惠的推动下,仅2024年在唐颐生命科学艺术中心展厅开展的科普活动已达200余场、接待超1000人次参观。在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方面,依托西城区科协的支持,白志惠聚合细胞产业供应链领军公司代表和投资界代表,于2024年牵头发起了《人源细胞治疗产业供应链白皮书》项目启动会,汇集众力探讨保证产业供应链的自主性、可靠性和创新性的最优路径。由于唐颐惠康在科技基础设施的科普功能方向的探索以及科技资源科普化的落实,唐颐惠康获评“首批‘科技馆之城’科技教育体验基地”。
“真正的科技惠民,既需要顶天立地的创新突破,也需要铺天盖地的科普传播。”在白志惠创新理念的推动和倡导下,以科普为核心定位的“贰学堂”已累计覆盖逾万人次;唐颐惠康联合疾控中心开展的“环境健康伴我行”系列活动,将晦涩的医学知识成功转化成了生活化健康指南;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老师及研究生代表一行50人到访唐颐惠康参观学习,树立了产教融合的典型范本。
擘画生物产业新未来
在2025年生物制造产业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白志惠正带领唐颐惠康绘制更宏伟的蓝图:通过自主专利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创新,加速细胞治疗产物的产业化进程;联合汇龙森科技园打造础颁罢惭笔(先进细胞治疗产物)概念验证与中试熟化平台,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同时深化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破解行业人才供给难题,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培育生物制造未来产业’的重大部署,我们正在经历生物产业黄金时代。虽任重道远,但我深信行则必至。”白志惠坚定地说道。
来源: 西城科普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