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料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媒体传真

    首页 / 媒体传真 / 正文

    第叁届设计美学学术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25-04-23 点击次数: 作者:曲康维 责编:李茉涵 王欣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4月19日,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叁届设计美学学术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成功举行。此次论坛以“设计美学与美好生活”为主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设计美学在新时代的创新路径与社会价值。

    与会学者合影。主办方/供图

    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建平,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段胜峰,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梁梅致辞。致辞嘉宾对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强调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纯粹的学术理念,持续推动设计美学学科建设。自2022年创办以来,年度设计美学论坛已发展成为学界分享前沿研究成果、促进跨领域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延续学术创新宗旨,致力于通过高质量研究成果和范式革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美学理论体系。

    主旨论坛环节,六位学者围绕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背景下的设计美学展开深度探讨。南京大学教授周宪以“后人类时代的后视觉性”为题,指出人工智能重构了人机共存的视觉范式,揭示该现象对艺术创作、设计实践及文化产业带来的颠覆性挑战。苏州大学教授李超德通过“设计超越‘审美无功利论’体现国家设计美学品格”演讲,批判传统美学理论局限,主张设计审美应突破纯感性认知,建立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系统研究框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夏燕靖以“传统手工艺视域下的生活美学与当代转型认知”为主题,从传统手工艺切入,强调生活美学需回归“日常性”,通过考据历史中的器物与技艺,激活当代生活美学的文化基因。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建成在题为“空间艺术营造中的设计美学”的演讲中,以空间艺术案例为切入点,论证美学原理在大型公共艺术中的创新应用,阐明设计美学对空间艺术价值的核心支撑作用。北京大学研究员祝帅聚焦“学科范式转换与中国设计学‘叁大体系’建设”,他指出设计学科目录调整折射出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为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提供转型机遇。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张明围绕“日常生活的革命:从情境主义国际到当代产物设计”,批判资本逻辑与媒体景观对设计的异化影响,同时揭示产物设计在消费社会中蕴含的解放潜能与革新力量。

    论坛设置了四个分论坛,“设计美学与城乡更新”分论坛探讨了设计介入旧城改造与乡村振兴的美学策略,“设计美学与日常生活”分论坛聚焦产物服务设计中审美功能的转化机制,“设计历史与设计理论”分论坛梳理学科脉络并探索本土理论构建,“青年论坛”则展示了20项涵盖智能家居、非遗活化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

    与会专家指出,在美丽中国与文化强国建设协同推进的背景下,设计美学正成为连接艺术实践与民生需求的关键纽带,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通过城乡空间重塑、日常用品优化等路径提升生活品质,更在于以中国设计理论体系创新回应全球话语竞争,为国民审美素养提升与东方美学价值传播提供学术支撑。

    据悉,2026年第四届论坛将由南京艺术学院承办。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蔡淑娟代表下届主办方,表示将秉持设计美学学术论坛信念,全力搭建这一学术平台,持续推动设计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