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高重频飞秒级时间分辨、自旋分辨及元素分辨的极深紫外光电子能谱仪研制”启动会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项目承担单位南京大学主办。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博等出席会议并致辞。
郑海荣代表学校向给予项目大力支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和苏州市政府表达感谢,对参会领导、专家、兄弟院校及合作单位表示欢迎。他表示,南大将支持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力争研发出世界上首套飞秒级时间分辨、自旋分辨及元素分辨的极深紫外光电子能谱系统,打造世界级的自旋电子科学仪器平台,推动自旋电子学基础科学问题的突破,推动我国自旋电子学及相关芯片的跨越式的发展。
刘克在致辞中表示,基金委的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旨在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研制原创性科研仪器,产出原创性科研成果。他希望项目组在未来的五年里群策群力,精诚合作,坚守初心,守正创新,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重视仪器的实际应用和开放共享,用我国自主研制的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也希望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为项目实施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
刘博在致辞中提到,该项目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关键行动,为材料科学、能源催化、半导体物理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颠覆性技术,对提升我国高端科研仪器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负责人徐永兵教授从项目研究目标、研究方案、关键技术和研究基础等方面,全面汇报了项目的总体情况。项目监理组组长、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院士在发言中表示,将认真履行监理职责,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顺利推进。项目管理组代表、中科院微系统所夏洋研究员也针对项目的后续开展提出了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与会专家们对项目的立项启动表示祝贺,并一致强调该项目对于推动自旋电子学与自旋芯片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专家们围绕关键技术挑战、设备研制方案及未来应用方向展开了深入探讨,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南通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等多家高校和院所的院士专家,项目合作单位骨干成员、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管理部门、科学技术研究院、苏州市科技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同志,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