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与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纪念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报告会活动在鼓楼校区举办,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国梁,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等出席活动。

张国梁表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和追求,要更大力度加强资源整体保护,在严守资源生态安全底线上尽职尽责;要更大力度推动规划传导实施,在优化绿色空间格局上尽职尽责;要更大力度创新资源利用模式,在促进节约集约利用上尽职尽责;要更大力度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在筑牢生态自然本底上尽职尽责。“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期待更多专业力量加盟合作,持续深化专业研究和技术攻关,共同探索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新路径。”张国梁表示,希望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携起手来,为共同建设美丽江苏、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陆延青表示,学校始终秉承“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校训,依托关键地球物质循环与成矿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切实以科技创新赋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南京大学也是全国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拥有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3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承担着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输送大地学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一直致力于加快推进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全面提高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陈骏院士作题为《关键矿产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深入分析关键矿产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意义,为了解关键矿产、应对当前资源挑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关键矿产作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核心资源,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产业的核心物质基础,其安全供给直接关乎国家安全与全球竞争力;当前国际资源竞争加剧,我国短缺类矿产对外依存度高,面临产业链“断链”风险,需通过保护优势矿产资源、强化短缺矿产开发、创新“城市矿产”回收技术等举措,构建自主可控的关键矿产资源安全链,同时期待全社会立足科技创新破解资源难题,服务国家高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活动中,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江苏省地质一张图”、绿色矿山建设、《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苏及上海卷》和江苏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图册等多项自然资源领域重要成果,并举行赠书仪式。此外,还进行了“我眼中的地球”短视频创作活动优秀作品展示以及南京大学地学四院科普讲师团的“我与地谈”科普展示,充分展现了科普的魅力与价值。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省科协、省科普服务中心、南京地调中心、南京市局等领导和相关人员,以及南京大学、南师大等高校师生代表共计150余人参加活动。
4月21日,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发起,联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共同签署《江苏高校地球科学科普活动合作协议书》,五个学院未来将在地球科学科普领域携手并进,共享优质科普资源、联合开展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